国际联盟会员国列表

👁️ 5110 ❤️ 60
国际联盟会员国列表

本页面包含特殊字符,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符支持才能正确显示,否则可能出现乱码、问号、方块等符号。

国际联盟总部——万国宫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在1920年1月10日透过《凡尔赛条约》成立直至1946年4月18日解散期间,有63个国家成为或曾是会员国。国联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及西班牙语[1],所以此列表包括各会员国的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该国语文的国名通称,以及加入及退出日期,排名以英文通称先后顺序。表内所示各国国旗,以各国加入国联的时侯为准,例如中国于1920年加入,在表内会使用五色旗,而非1928年启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列表以天蓝色背景代表国联创始会员国;国名带粗体者则为国联解散之时仍然留在国联的会员国,它们在国联解散后自动退出。

概述

国联有42个创始会员,其中有23个国家(如计入自由法国则有24个)在国联解散时仍是其成员。1920年至1937年之间总共有21个非创始会员先后加入国联,但有7个国家在1946年之前退出或被驱逐。

在1934年9月28日厄瓜多尔加入至1935年2月23日巴拉圭退出期间,国联拥有最多的会员数目:58个。[2]国联存在期间,只有埃及脱离同为会员国的英国,并以独立国身份加入国联(1937年5月26日)。而阿根廷是唯一一个离开国联后重返的(创始)会员。

苏联为对抗德国[3],于1934年9月18日加入国联并成为会员国[4],但于1939年12月14日,因入侵芬兰而被开除会籍。[3]15名理事会成员中,只有7名(英国、法国、比利时、玻利维亚、埃及、南非联邦及多米尼加共和国)投票支持开除会籍。虽然投票未过半数,但通过有关宪章开除苏联会籍。其中的三个会员(玻利维亚、埃及及南非联邦)在投票前一日被选为理事会成员国。[3]

埃及是最后一个加入国联的国家(1937年5月26日)。至于国联创立以来第一个退出国联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于1925年1月1日退出;而国联解散前最后一个退出国联的国家是卢森堡,于1942年8月30日退出。巴西是最早退出国联的创始会员国(1926年6月14日),海地则是最后一个(1942年4月)。

而伊拉克(于1932年加入)是第一个前身是国联托管地的会员国。[5]至于美国则因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条约》而从未加入国联。[6]

会员国列表

1920年到1945年各联盟会员的加盟情形。

目录: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埃塞俄比亚帝国

Abyssinia

Abyssinie

Abisinia

阿姆哈拉语:አቢሲኒያ

1923年9月28日[7]

1946年4月18日[8]

-

阿富汗王国

Afghanistan

Afghanistan

Afganistán

波斯语:افغانستان

1934年9月26日[9]

1946年4月18日[8]

-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Albanie

Albania

阿尔巴尼亚语:Shqipëria

1920年12月17日[10]

1939年4月14日[a]

-

阿根廷

Argentina

Argentine

Argentina

西班牙语:Argentina

1920年1月10日[12]

1921年[13]

非常任理事国(1933-1936)

1933年9月26日[14]

1946年4月18日[8]

澳大利亚

Australia

Australie

Australia

英语:Australi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3-1936)

奥地利

Austria

Autriche

Austria

德语:Österreich

1920年12月15日[10][15]

1938年3月13日[b]

-

B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比利时

Belgium

Belgique

Bélgica

荷兰语:België法语:Belgique德语:Belgien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0-1926,1937-1939)

玻利维亚

Bolivia

Bolivie

Bolivia

西班牙语:Bolivia艾马拉语:Wuliwya奇楚瓦语:Buliwy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6-1939)

巴西

Brazil

Brésil

Brasil

葡萄牙语:Brazil

1920年1月10日[12]

1926年6月14日[17]

非常任理事国(1920-1926)

英属印度

British Raj

Raj Britannique

Raj Británico

印地语:ब्रिटिश राज英语:British Raj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

保加利亚

Bulgaria

Bulgarie

Bulgaria

保加利亚语:България

1920年12月16日[10]

1946年4月18日[8]

-

C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加拿大

Canada

Canada

Canadá

英语:Canada法语:Canad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7-1930)

智利

Chile

Chili

Chile

西班牙语:Chile

1920年1月10日[12]

1938年5月14日[18]

非常任理事国(1926-1929,1934-1937)

中国

China

Chine

China

中文:中国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0-1923,1926-1928,1931-1934,1936-1939)

哥伦比亚

Colombia

Colombie

Colombia

西班牙语:Colombi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6-1928)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Costa Rica

Costa Rica

西班牙语:Costa Rica

1920年12月16日[10]

1925年1月1日[c]

-

古巴

Cuba

Cuba

Cuba

西班牙语:Cub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7-1930)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

Tchécoslovaquie

Checoslovaquia

捷克语:Československo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d]

非常任理事国(1923-1926,1932-1935)

D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丹麦

Denmark

Danemark

Dinamarca

丹麦语:Danmark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e]

非常任理事国(1933-1936)

多米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République Dominicaine

República Dominicana

西班牙语:República Dominicana

1924年9月29日[21]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8-1939)

E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厄瓜多尔

Ecuador

Équateur

Ecuador

西班牙语:Ecuador

1934年9月28日[9][2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5-1938)

埃及

Egypt

Égypte

Egipto

阿拉伯语:مصر

1937年5月26日[23][24]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9)

萨尔瓦多

El Salvador

Salvador

El Salvador

西班牙语:El Salvador

1920年1月10日[12]

1937年8月10日[24]

非常任理事国(1926)

爱沙尼亚

Estonia

Estonie

Estonia

爱沙尼亚语:Eesti

1921年9月22日[25]

1946年4月18日[8]

-

F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芬兰

Finland

Finlande

Finlandia

芬兰语:Suomi瑞典语:Finland

1920年12月16日[10]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7-1930)

法国

France

France

Francia

法语:France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f]

常任理事国(1920-1946)

G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德国

Germany

Allemagne

Alemania

德语:Deutschland

1926年9月8日[17][27]

1933年10月21日[14]

常任理事国(1926-1933)

希腊

Greece

Grèce

Grecia

希腊语:Ελλάδα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0,1938-1939)

危地马拉

Guatemala

Guatemala

Guatemala

西班牙语:Guatemala

1920年1月10日[12]

1936年5月26日[28]

非常任理事国(1930-1933)

H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海地

Haiti

Haïti

Haití

法语:Haïti海地克里奥尔语:Ayiti

1920年1月10日[12]

1942年4月8日[29]

-

洪都拉斯

Honduras

Honduras

Honduras

西班牙语:Honduras

1920年1月10日[12]

1936年7月10日[28]

-

匈牙利

Hungary

Hongrie

Hungría

匈牙利语:Magyarország

1922年9月18日[30][31]

1939年4月14日[11]

-

I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伊朗 [g]

Iran

Iran

Irán

波斯语:ایران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8-1931,1937-1939)

伊拉克王国

Iraq

Irak

Iraq

阿拉伯语:عراق库尔德语:العراق阿塞拜疆语:İraq

1932年10月3日[32][33]

1946年4月18日[8]

-

爱尔兰

Ireland

Irlande

Irlanda

爱尔兰语:Éire英语:Ireland

1923年9月10日[7]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0-1933)

意大利王国

Italy

Italie

Italia

意大利语:Italia

1920年1月10日[12]

1937年12月11日[23][24]

常任理事国(1920-1937)

J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日本

Japan

Japon

Japón

日语:日本

1920年1月10日[12]

1933年3月27日[14][34]

常任理事国(1920-1933)

L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拉脱维亚

Latvia

Lettonie

Letonia

拉脱维亚语:Latvija

1921年9月22日[25]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6-1939)

利比里亚

Liberia

Liberia

Liberia

英语:Liberi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

立陶宛

Lithuania

Lituanie

Lituania

立陶宛语:Lietuva

1921年9月22日[25]

1946年4月18日[8]

-

卢森堡

Luxembourg

Luxembourg

Luxemburgo

卢森堡语:Lëtzebuerg法语:Luxembourg德语:Luxemburg

1920年12月16日[10]

1946年4月18日[8]

-

M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墨西哥

Mexico

Mexique

México

西班牙语:México

1931年9月12日[35]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2-1935)

N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荷兰

Netherland

Pays-Bas

Países Bajos

荷兰语:Nederland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6-1928)

新西兰

New Zealand

Nouvelle-Zélande

Nueva Zelanda

英语:New Zealand毛利语:Aotearo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6-1939)

尼加拉瓜

Nicaragua

Nicaragua

Nicaragua

西班牙语:Nicaragua

1920年1月10日[12]

1936年6月27日[28]

-

挪威

Norway

Norvège

Noruega

挪威语:Norge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0-1933)

P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巴拿马

Panama

Panamá

Panamá

西班牙语:Panamá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1-1934)

巴拉圭

Paraguay

Paraguay

Paraguay

西班牙语:Paraguay瓜拉尼语:Paraguái

1920年1月10日[12]

1935年2月23日[36]

-

秘鲁

Peru

Pérou

Perú

西班牙语:Perú

1920年1月10日[12]

1939年4月8日[11]

非常任理事国(1929-1932,1937-1939)

波兰

Poland

Pologne

Polonia

波兰语:Polsk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半常任理事国[h](1926-1939)

葡萄牙

Portugal

Portugal

Portugal

葡萄牙语:Portugal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3-1936)

R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罗马尼亚王国

Romania

Roumanie

Rumania

罗马尼亚语:România

1920年1月10日[12]

1940年7月10日[12][20]

非常任理事国(1926-1929,1935-1938)

S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暹罗

Siam

Siam

Siam

泰语:สยาม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

南非联邦

South Africa

Afrique du Sud

Sudáfrica

南非语:Suid-Afrika荷兰语:Zuid-Afrika英语:South Afric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9)

苏联

Soviet Union

Union Soviétique

Unión Soviética

俄语: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1934年9月18日[9][22]

1939年12月14日[i]

常任理事国(1934-1939)

西班牙

Spain

Espagne

España

西班牙语:España

1920年1月10日[12]

1939年5月9日[j][17]

半常任理事国[k](1920-1926,1928-1937)

瑞典

Sweden

Suède

Suecia

瑞典语:Sverige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3-1926,1936-1939)

瑞士

Switzerland

Suisse

Suiza

德语:Schweiz法语:Suisse意大利语:Svizzera罗曼什语:Svizra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

T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土耳其

Turkey

Turquie

Turquía

土耳其语:Türkiye

1932年7月18日[33]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34-1937)

U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英国

United Kingdom

Royaume-Uni

Reino Unido

英语:United Kingdom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常任理事国(1920-1946)

乌拉圭

Uruguay

Uruguay

Uruguay

西班牙语:Uruguay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8]

非常任理事国(1923-1926)

V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委内瑞拉

Venezuela

Venezuela

Venezuela

西班牙语:Venezuela

1920年1月10日[12]

1938年7月12日[16][18]

非常任理事国(1928-1931)

Y

国名

加入日期

退出日期

行政院成员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南斯拉夫王国[l]

Yugoslavia

Yougoslavie

Yugoslavia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Југославија

1920年1月10日[12]

1946年4月18日[m]

非常任理事国(1929-1932,1938-1939)

未加入的国际联盟盟约签字国

国名

所属区域

备注

中文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原文

美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États-Unis d'Amérique

Estados Unidos de América

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洲

国联盟约附件列入的创始会员国。1920年参议院投票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以及战后美国坚持孤立主义避免参与欧洲事务以致于始终未加入国联。

汉志王国

Kingdom of Hejaz

Royaume de Hedjaz

Reino de Hejaz

阿拉伯语:مملكة هان زي

中东

国联盟约附件列入的创始会员国。侯赛因·本·阿里国王反对贝尔福宣言鼓励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而未批准和约。1926年汉志被并入内志苏丹国。

参见

国际联盟

联合国会员国列表

注释

↑ 1939年4月12日,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王国。[11]

↑ 1938年3月13日,德国并吞奥地利,奥地利成为德国领土的一部分,会籍自动撤销。[16]

↑ 1925年1月1日,哥斯达黎加政府决定退出国联,以对国联无力调解国内区域纷争表示不满。[19]

↑ 1939年3月15日,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1]

↑ 1940年4月9日,德国占领丹麦。[20]

↑ 1941年4月18日,维希法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国联,但此举未受自由法国承认。[26]

↑ 伊朗于1935年前称波斯。

↑ 作为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并获得常任席位的补偿条件,波兰与西班牙得以成为不受限制、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

↑ 1939年12月14日,苏联因入侵芬兰而被开除会籍。[3]

↑ 1926年西班牙申请获得常任席位遭拒后,即宣布退出国联。由于盟约规定成员国退出的生效期为两年后,德里维拉政府在接受补偿方案后就继续留在了国联。

↑ 作为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并获得常任席位的补偿条件,波兰与西班牙得以成为不受限制、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

↑ 南斯拉夫于1929年前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 1941年4月17日,轴心国在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投降下占领南斯拉夫王国。[26]

参考文献

引用

↑ Burkman 1995

↑ 国际联盟特別會議會員名單(1934年11月24日). 印第安那大学. [2010年8月10日] (英语).

↑ 3.0 3.1 3.2 3.3 Igor Pychalov. Velikaja obolgannaja vojna. [2010年8月10日] (俄语).

↑ Scott 1973,312、398页

↑ Tripp 2002,75页

↑ Knock 1995,263页

↑ 7.0 7.1 国际联盟年表(1923年) ,印第安那大学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国际联盟第21次會議會員名單(1946年4月8日-18日). 印第安那大学. [2010年8月12日] (英语).

↑ 9.0 9.1 9.2 国际联盟年表(1934年) ,印第安那大学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国际联盟年表(1920年) ,印第安那大学

↑ 11.0 11.1 11.2 11.3 国际联盟年表(1939年) ,印第安那大学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国际组织索引(A-L):国际联盟. worldstatesmen.org. [2010年8月10日] (英语).

↑ South America (南美洲).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2010年8月10日] (英语).

↑ 14.0 14.1 14.2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3页:〈1933年〉

↑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1页:〈1920年〉

↑ 16.0 16.1 国际联盟年表(1938年) ,印第安那大学

↑ 17.0 17.1 17.2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2页:〈1926年〉

↑ 18.0 18.1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5页:〈1938年〉

↑ 国际联盟年表(1925年) ,印第安那大学

↑ 20.0 20.1 国际联盟年表(1940年) ,印第安那大学

↑ 国际联盟年表(1924年) ,印第安那大学

↑ 22.0 22.1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4页:〈1934年〉

↑ 23.0 23.1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4页:〈1937年〉

↑ 24.0 24.1 24.2 国际联盟年表(1937年) ,印第安那大学

↑ 25.0 25.1 25.2 国际联盟年表(1921年) ,印第安那大学

↑ 26.0 26.1 国际联盟年表(1941年) ,印第安那大学

↑ 国际联盟年表(1926年) ,印第安那大学

↑ 28.0 28.1 28.2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4页:〈1936年〉

↑ 国际联盟年表(1942年) ,印第安那大学

↑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1页:〈1922年〉

↑ 国际联盟年表(1922年) ,印第安那大学

↑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3页:〈1932年〉

↑ 33.0 33.1 国际联盟年表(1932年) ,印第安那大学

↑ 国际联盟年表(1933年) ,印第安那大学

↑ 国际联盟年表(1931年) ,印第安那大学

↑ 联合国《国际联盟年表》第4页:〈1935年〉

来源

《国际联盟年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于2010年8月12日查阅

《国际联盟年表》,印第安那大学,于2010年8月12日查阅

Burkman, Thomas W. Japan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 Asian power encounters the European Club (日本與国际联盟:亚洲力量遇到欧洲勢力). World Affairs. Summer 1995, 158 (1): 45–57 [2010-08-14].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Scott, Geor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国际联盟的崛起與衰落). London, England: Hutchinson & Co LTD. 1973. ISBN 0-09-117040-0.

Tripp, Charles. A History of Iraq(伊拉克历史).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52900X.

Knock, Thomas J. To End All Wars: Woodrow Wilson and the Quest for a New World Order (结束所有戰爭:伍德罗·威尔逊與新世界命令的任務).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691001502.

外部链接

国际联盟会员国分布图

国际联盟时间线,worldatwar.net

国际组织索引(A-L):国际联盟,worldstatesmen.org

← 赵本山能喝多少酒 赵本山真实酒量 珍爱网账号能消掉吗(怎么注销珍爱网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