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形质
舌体的形质包括老嫩、胖瘦、齿痕、点刺、裂纹等方面,主要反映正气盛衰、脏腑功能、邪正关系等。
1.老舌(图2-27、图2-28)
图2-27 老舌1
图2-28 老舌2
舌象特征: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
临床意义:老舌多见于病邪侵袭,正气未虚,邪正抗争的实证。
2.淡嫩舌(图2-29、图2-30)
图2-29 淡嫩舌1
图2-30 淡嫩舌2
舌象特征: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的虚证。
3.红嫩舌(图2-31、图2-32)
图2-31 红嫩舌1
图2-32 红嫩舌2
舌象特征:舌体胖嫩,舌色偏红。
临床意义:提示气阴两虚。
4.胖大舌(图2-33、图2-34)
图2-33 胖大舌1
图2-34 胖大舌2
舌象特征:舌体比正常舌大,伸舌满口,可伴有舌边齿痕。
临床意义: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
5.淡胖舌(图2-35、图2-36)
图2-35 淡胖舌1
图2-36 淡胖舌2
舌象特征:舌色较淡,舌体胖大而嫩,常见舌苔水滑或舌边有齿痕。
临床意义:多由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湿停滞所致。
6.肿胀舌(图2-37、图2-38)
图2-37 肿胀舌1
图2-38 肿胀舌2
舌象特征:舌体肿大而厚实,伸舌满口,甚则不能收回口中,舌色多红或青紫。
临床意义:多见于心脾热甚,外感湿热,也见于舌的局部病变。
7.齿痕舌(图2-39、图2-40)
图2-39 齿痕舌1
图2-40 齿痕舌2
舌象特征:舌边有齿痕,舌体胖大、不胖大均可见。
临床意义:舌淡不胖而有齿痕多属脾虚或气虚,舌胖大而多齿痕多属脾虚或湿困。
8.红瘦舌(图2-41、图2-42)
图2-41 红瘦舌1
图2-42 红瘦舌2
舌象特征:舌体瘦薄,舌质红或绛,舌干少苔或无苔。
临床意义:为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
9.淡瘦舌(图2-43、图2-44)
图2-43 淡瘦舌1
图2-44 淡瘦舌2
舌象特征:舌体瘦薄,舌色淡白。
临床意义:多见于久病气血两虚,机体失于濡养。
10.红点舌(图2-45、图2-46)
图2-45 红点舌1
图2-46 红点舌2
舌象特征:蕈状乳头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多见于舌的边、尖部。
临床意义:提示血热或脏腑内热。
11.芒刺舌(图2-47、图2-48)
图2-47 芒刺舌1
图2-48 芒刺舌2
舌象特征: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峰,形如芒刺,抚之棘手。
临床意义:为血分热甚或内脏阳热亢盛的征象。
观察点刺的颜色,还可以估计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程度。如点刺鲜红为血热,点刺绛紫为热甚,如点刺色白为水肿。
12.裂纹舌(图2-49、图2-50)
图2-49 裂纹舌1
图2-50 裂纹舌2
舌象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裂纹或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多属病理性裂纹;如沟裂中有舌苔覆盖,则多见于先天性裂纹。根据舌色不同,分为淡裂舌和红裂舌。
临床意义:提示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是舌体失养,甚至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舌色浅淡而裂纹者,是血虚之候;舌色红绛而有裂纹,则由热盛伤津,阴津耗损所致。
附1 淡裂舌(图2-51、图2-52)
图2-51 淡裂舌1
图2-52 淡裂舌2
舌象特征:舌色浅淡而有裂纹。
临床意义:多属血虚或脾虚,舌体失养所致。
附2 红裂舌(图2-53、图2-54)
图2-53 红裂舌1
图2-54 红裂舌2
舌象特征:舌色红绛而裂纹。
临床意义:由热盛伤津,阴液耗损所致。
13.舌衄(图2-55)
图2-55 舌衄
舌象特征:舌上有出血点。
临床意义:可由实热、虚热或气虚等原因所导致。舌体红或红肿,舌上出血较多,多属实热;舌上出血伴舌红少苔或光剥,多属虚热;舌上出血不多,色淡红,多属脾虚,气不摄血。
14.舌疮(图2-56、图2-57)
图2-56 舌疮1
图2-57 舌疮2
舌象特征:舌体生溃疡,大小不一,疼痛。
临床意义:多由心火上炎或阴虚火旺、气阴两伤所致。初发者多与心火、胃热有关;反复发作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或气虚、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