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愿意看标准、学习工程技术的朋友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看到一些不严谨的技术性词语,就感觉格外刺眼,一眼就能发现,比如“kV”中的“k”,如果是大写,我就会特别敏感;再比如现在看到“零线”俩字也会比较敏感,虽然零线已经成了大家的常用语,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普及下,普及的目的不是较真,而是首先是更深入了解词语,其次是作为专业人员,这也是我们应知应会的。
一、基础定义
零线,N线,中性线,中性导体,地线五个概念中,前四个相对更容易混淆。这里先区分下:首先,被国家标准认可的书面概念是中性线和中性导体,标准里都有定义。而N线是中性线的俗称或者是表示符号。比如,根据《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性导体定义如下:与中性点连接并用于配电的导体。
其他相关标准也有中性线的定义,不再举例。
对于零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我们常见的TN-S系统中,严格意义上来说N不能称为“零线”,因为N是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中性线。但是“零线”是20 世纪50年代采用前苏联电气规范时用的术语。由于用电技术的发展,IEC标准将接地系统科学细致地进行了划分。前苏联的“接零系统”仅是IEC标准中TN系统之一的TN-C系统,由此可见“接零系统”这一术语不适合TN-S系统。
实际应用过程中,零线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家都已经把他和中性导体或者中性线划了等号。
地线也是一个大家常用的说法,实际在标准中称呼为保护导体,用PE表示。根据《GBT 16895.1 低压电气装置 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示意图如下:
展开全文
二、作用及特性对比
实际就是中性线与保护导体的差异对比:
1.中性线作用
作电流回路:
在单相电路中,中性线为负载提供电流返回电源的通路,与火线共同形成闭合回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家庭用电中最常见。
承担不平衡电流:
在TN-S等系统中,中性线用于平衡三相负载的不对称电流,减少电压波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作电压基准:
在家庭用电中,中性线通常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使中性线对地电压理论上为0V,成为系统的基准电位,避免因电位漂移等导致设备工作异常。
2.保护导体(地线)作用:
保护作用:
对于保护接零系统这是TN-S系统中PE的最大意义所在,当PE连接的设备外壳等因绝缘损坏带电时,导致回路产生大电流,从而触发断路器或漏电保护装置跳闸,避免人员触电。如果是TT系统,中性线与地线独立接地,PE通过配合漏电保护器,直接连接大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人员安全。
防静电等:
接地的类型里面除了前面说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作用,再就是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屏蔽接地等,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后面三个的具体作用没必要再细说了,顾名思义都可以理解。
三、所处系统
我们以比较全的低压系统为例,举例TN-C-S系统:
TN-S 系统:中性线与保护导体PE完全独立,分别从中性点和接地装置引出。
TN-C 系统:中性线与保护导体PE合并为PEN线。
TN-C-S系统:如上截图。
至于IT,TT系统不多说了,可以阅读本人之前文章。
就说这些,只有理解的更加深入,才可避免因接线错误引发安全事故,确保配电系统稳定运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