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个美国抓捕未果,入籍俄罗斯的斯诺登,如今过得怎样?

👁️ 3096 ❤️ 113
12年前,那个美国抓捕未果,入籍俄罗斯的斯诺登,如今过得怎样?

来源:慧言史说

2013年,爱德华·斯诺登二十九岁,彼时他正供职于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职位是一名探员。

但这只是他明面上的身份,暗地里他也在为美国安全局做事。

他十分热爱这份职业,他感觉自己就像潜伏在幽暗地带的猎手,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猎物的形态。

而猎物却不知道自己是一名持枪的猎人,随时都会让这只猎物被绳之以法。

他像所有的青年一样,将美国所信奉的“自由”与“民主”奉为圭臬。

直到他接触了“棱镜计划”,原来内化于心,固化于行的价值观开始面临挑战。

他在疑惑,也在思索,到底是为了前途,融入“棱镜计划”本身?

还是坚持自我,将这一黑幕公之于众?

他不知道谁能给他一个准确无误的答案,但是他知道长此以往,他无法和自己自处,他的灵魂将会永远处于不安的状态。

“棱镜计划”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令一个年轻人如此感到不安呢?其最终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做出选择

奥巴马在2008年接任总统之后,就着手开始推行“棱镜计划”。

国会通过这项议案后,最高法院也签署了密令。

这个密令在当时属于绝密的存在,普通民众根本不知道密令的具体内容。

身为“棱镜计划”当中的重要一环,斯诺登有幸接触到这些任务。

根据上级的要求,他需要从上级提供的各项信息中,寻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调查。

调查的结果直接递交给直接上级,这一过程完全保密,不允许第三者知情。

起初,斯诺登还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本身已经与其坚持的信仰背道而驰。

直到他接触到了密令中的部分内容。

密令要求美国的威瑞森公司定期向白宫方面递交所有的用户的通话时间、通话次数、通话时长等,通信内容则不在提供之列。

威瑞森公司为美国通信业的巨头,涉及到的用户达百万之多。

同时,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要实时跟进用户的聊天记录、音频、视频等网上信息。

尤其是特定目标,要密切关注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白宫方面为什么要索要这些信息呢?他们到底有什么用途呢?

美国不是一直宣扬“自由”与“民主”吗?这种做法岂不是和“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他无法认可白宫方面的做法,可又人微言轻,不知道该如何阻止这一计划的推行。

他和所有的年轻人,需要一份工作来保证生存,可是人生来不仅仅是为了吃好睡好,人类因为具有思考能力,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追求。

如果他为了自身的工作,而放任高层继续践踏美国的“民主”与“自由”,以后的美国将会彻底失去这两种信仰。

为什么美利坚合众国的民众感到幸福愉悦?就是因为这两种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

若是践踏成为了常态,美国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斯诺登终究无法劝服自己,在一个深夜,他找到提前搜集好的证据,以匿名的方式发送到了《华盛顿邮报》与《卫报》的邮箱。

《华盛顿邮报》与《卫报》还不知道邮箱里已经多出一条惊爆国际社会的新闻。

次日,当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打开邮箱,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日常工作中,他们接收过许多新闻,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消息,目标直指白宫。

工作人员不敢自作主张,立即报告给了直属领导。

直属领导同样不敢自作主张,层层上报以后,最高领导经过思索,最终给出了批示。

2013年6月5日,《华盛顿邮报》爆出了威瑞森公司与白宫方面,窃听用户信息的丑闻,且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紧随其后的就是《卫报》,卫报同样报告了谷歌、苹果、微软等公司与白宫方面的“合作行为”,舆论一时间炸开了锅。

民意不可违,奥巴马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当即给出了解释,表示这是美国政府为了应对恐怖主义而做出的决策,与普通民众无关。

只是面对媒体披露出的证据,这种解释显得那样不堪一击。

斯诺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他又该何去何从呢?美方是否会放过他呢?

斯诺登的结局

斯诺登深知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美国肯定没有了自身的立足之地,当务之急就是立即离开这片土地。

他首先想到了香港,抵达香港之后,他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

他曾经也是美国安全局的一员,甚至美国的特工无处不在,随时会发现自己的踪迹。

幸而其有过相关的经验,反侦察能力特别强,美方一时间倒也难以找到他。

可总是这样东躲西藏也不是办法,他想返回自己的祖国。

虽然国际社会声援他,支持他,但是美国高层绝对不会放过他。

他知道此生恐怕自己再也无法返回那片土地,只要一回去,面临的将是被审判的命运。

但是斯诺登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行为,他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对祖国的一种爱,是对信仰的一种坚持。

正是因为美国有千千万万像他这样,愿意为了信仰而献身的无名英雄,美国的高层才不敢公然践踏“民主”与“自由”这两个高贵的词汇。

哪怕其行为本身已经不符合民主与自由,其也会在面子上给出自洽的解释,而不是胡作非为。

俄罗斯听说他的行为后,以秘密的方式将其引渡到本国,先给他办理了一个暂居一年的证明。

有了这份证明,俄罗斯就能公开保护他的人身安全,美国哪怕再想动作,也得考虑一下俄罗斯的实力。

是否有必要为了他一个人,闹得两国发生了不愉快事件。

美国当时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了谴责,但也只是停留在谴责的层面。

双方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冲突,从这里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有人说为何当时我国不敢收留斯诺登呢?

很多事情不该问的不要问,有些问题不好做出回答,也无法做出回答。

因为一回答就是错误,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发问。

如果各位真要问,那就只能得到一个答案:

我国当时的实力不够强,为了一个斯诺登,与美国发生冲突,实在不值当。

咱们还是继续看俄罗斯的操作吧!

一年居留期满后,斯诺登加入了俄罗斯国籍。

可由于美国的阻碍,这一申请始终没能如愿,他只能继续申请暂住居留。

2022年,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他正式加入俄国的国籍,成为了一名俄罗斯人,同时靠着自身的专业投入到了俄罗斯的IT行业。

他过上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朝九晚五,有自己的爱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俄罗斯也对他照顾有加,他对于当前的生活也比较满意。

虽然常常在某些时刻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里的亲人,但好在亲人能够乘坐飞机到俄罗斯看望自己。

当然,仍旧有媒体会采访他,问他是否后悔当年的行为。

他的回答和当年一模一样,如果上帝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对于某些美国人而言,他的行为却是一种卖国的行为,一种叛徒的行为。

为了获得外国的丰厚回报,不惜破坏本国的重大战略,这种行为令人所不齿。

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到底哪一个“理”更为正确呢?时间自会给出证明,人类普世的价值观也会做出衡量。

他的行为符合人类对生命尊严的追求,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哪怕美国不承认,也无法更改这一事实。

奥巴马本人非常喜欢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著作《三体》,《三体》当中有一句著名的话:

我们应该还岁月以文明,而不是还文明以岁月。

如果其能理解这句话,大概就能理解为何斯诺登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认可小编的希望您留个免费的点赞,点击头像,主页有更多相关的优质内容。

参考资料:

1、美国“棱镜门”愈演愈烈——《党的生活(青海)》 2013年第7期21-21,共1页

2、环球网 《“棱镜门”披露者斯诺登称将申请俄罗斯国籍》

3、澎湃新闻 《早安·世界|普京授予斯诺登俄罗斯公民身份》

← 米醋有“黄色”和“透明色”,到底哪种好,看完后不要买错了 华为MateBookE续航能力如何?华为MateBookE续航性能介绍 →